谷歌眼鏡歸來,亮亮視野期待在中國市場與王者爭鋒【GLXSS智能視界】
谷歌重新入市,然而中國市場早已不是一張白紙,任君去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了。
谷歌回來做什么?
7 月 18 日晚間消息,谷歌發布新版硬件——企業版“谷歌眼鏡”。
企業版與消費版在外觀上十分接近,重量略輕,更適合長時間佩戴,計算能力更強,續航時間更長。
軟件方面,據谷歌眼鏡官網介紹,企業版有三大功能:隨時在線;推送培訓視頻、圖文資料和工單;與工作伙伴進行遠程視頻連線。
熟悉智能眼鏡圈的應該都還記得,2015 年谷歌眼鏡宣布停止接受訂單,關閉“探索者”(Explorer) 開發項目,讓業界與資本市場憂心忡忡,甚至質疑智能眼鏡的前景。
然而,谷歌在近日一篇官方博客中稱,在過去的數年,通用航空 (GE Aviation)、DHL 快遞、醫療機構 Dignity Health、波音公司和大眾汽車等 50 家企業均在使用谷歌眼鏡。為企業版回歸埋下隱線。
新的谷歌眼鏡發布之后,地位也已恢復從前。谷歌在一份聲明中稱:“如今,谷歌眼鏡團隊又重回 Google X 部門……我們希望看到更多企業為其員工配備谷歌眼鏡,幫助他們提高生產力,解放雙手。”
作為一家超級企業,谷歌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整個市場。
從谷歌眼鏡的再度入市中,我們可以讀出什么?
1. 谷歌公司再度重視智能眼鏡,看好未來的市場空間,印證了高盛等咨詢機構對于AR眼鏡的市場預測
2. 谷歌眼鏡定位為生產力工具,看重企業市場,而非消費、娛樂
3. 谷歌的合作伙伴主要在海外,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國市場未見布局
4. 谷歌眼鏡的功能集中在信息推送與初階視頻通話,通用性強,但略顯單一
谷歌不在的這兩年,市場發生了什么?
在2015年,谷歌眼鏡離開之后,市場有沒有想預期那樣一片死寂呢?
必須沒有。
面對今天的AR市場,我們看到的是一派繁榮。
硬件層面,大廠持續發力;另一家國際巨頭微軟攜Hololens強勢入局,與谷歌眼鏡為先導的輕型移動化智能眼鏡分庭抗禮,形成兩大陣營。
在國際市場,Epson、Meta、Daqri、ODG、Vuzix陸續推出反響積極的AR眼鏡產品;國內市場,也涌現出諸如亮亮視野、亮風臺、耐得佳等實力雄厚的自主創新公司。
AR硬件進入百家爭鳴、群雄逐鹿的階段,然而,誰都還無法宣稱,自己找到了唯一的正確答案。類似智能手機一統手機江湖的歷史,尚未重演。
軟件層面,蘋果借ARkit破局,以極簡的解決方案提供了用戶期待的AR體驗,我們可以想象,內容市場的爆發山雨欲來。
AR軟件將有更多玩家入局,為用戶提供社交、運動、購物、工作效率提升等全方位的應用與服務。AR將深入各行各業與生活的各個場景。
對于AR,這是個美好的時代。
巨頭時代,中國市場怎么玩?
科創圈有個現象,往往表現出對國際巨頭,尤其是硅谷巨頭,十二萬分的尊重。風投也傾向于為巨頭成功模式的復制掏腰包。
在谷歌退市之后,各家創新企業有向Hololens熱烈靠攏的傾向,積極投入對顯示技術的追求,投入不間斷的技術升級和比拼。讓用戶滿懷期待的同時也不禁提問:
什么時候可以真正商用?
反觀歷史,而早在50年前,Ivan Sutherland還沒有做出The Sword of Damocles的時候,IT夢想家Ted Nelso就清晰地發出過預言,呼吁人們沖出紙張的牢籠,放飛創想:
The four walls of paper are like a prison because every idea wants to spring out in all directions.
在大家死磕技術的同時,有沒有人抬起頭反思下,我們是否陷入了屏幕困局呢?
目前,市場對于AR技術的想象,主要還在于把顯示器屏幕疊加在眼前,廠商在追求大FOV的同時,只是把屏幕虛擬化,隨身帶,然后盡量變大,變清晰。
那么,我們如何沖出屏幕???
華為為中國自主創新企業的典范,曾經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主張:沿途下蛋。
話糙理不糙,本質就是:
我們要用今天的技術,解決今天的問題!
(亮亮視野CEO吳斐于7月19日在AWE大會演講)
回歸到商業本質,我們就會發現,AR的本質是要跳出平面,跳出屏幕,成為世界的入口!
如同谷歌所言,AR眼鏡是生產力工具。
更進一步,AR眼鏡是人的認知工具,通過認知,為工作者賦能!
我們要利用今天的技術——云服務、流媒體、大數據、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
讓AR眼鏡連入數據,形成信息交互,從知識庫中學習反饋;
這樣,我們可以做到:
通過音視頻交互實現遠程實時指導與遠程指揮
識別人臉、物體來為安防、工業與零售業所用
通過智能眼鏡掃碼簡化物流操作
為工業巡檢提供步進式工單,優化流程
亮亮視野針對產業目前的發展階段,從用戶價值出發,提出了AR附能的三個階段:即視頻附能、視覺附能、智能附能。
而這一切,不是提供一個硬件能解決問題的,需要的是全棧服務。
基于此,亮亮視野開發了基于移動視角的智能解決方案的GLXSS Live,提供第一視角實時視頻交互的云服務,同時可以嵌入工單、掃碼、識別等各類應用,滿足大中小型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面對谷歌的回歸,經常有人會問各家的技術壁壘在哪里?
我們認為,真正的技術壁壘來自于對場景的深度理解。
切入核心業務、解決核心痛點,做客戶真正愿意買單的場景——才是技術的核心。
亮亮視野與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成立了聯合光學實驗室,投入自主研發光學技術。
然而,顯示是要做大還是做輕?高對比度還是高色彩?
往哪個方向投入?如何選擇?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來自于場景,來自于產品解決的問題。
AR背后是計算,數據-信息-知識的生成鏈;這就對前端提出了更高要求。
AR眼鏡需要對眼前看到的數據生成結構化信息,這就催生了亮亮視野對移動端的智能化的研發。
我們力求在很小的嵌入式空間以很低的功耗,完成基于移動應用的深度網絡研發。
至今為止,亮亮視野自主研發的移動深度學習系統,識別速度已經超過人腦的認知速度。
最后,切個題。
回想2015年,前輩離開的時候,亮亮視野還是家年僅一歲的小公司,正在商業化道路上蹣跚學步。
兩年過去了,我們成長為國內首家完成B輪融資,專注企業級應用的AR全棧公司。
面對谷歌企業版智能眼鏡回歸;
亮亮視野真誠期待谷歌眼鏡重歸中國市場,一起把蛋糕做大。

提交
“第一視角”覽盡工業場景 亮亮視野亮相2018工博會
亮亮視野B+輪獲建銀國際億元投資 藍馳、經緯繼續跟投
占領下一個交互入口,亮亮視野重新定義AR眼鏡
華為與亮亮視野達成戰略合作
浙大光電學院聯合亮亮視野建立AR光學黃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