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與引領:智慧配電先鋒加勒電氣的成功密碼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工業4.0的宏大敘事中,中國制造正以技術創新與全球化視野重塑世界產業版圖。鎮江加勒智慧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勒電氣”)正是這一浪潮中的佼佼者。自2013年創立以來,這家配電領域的后起之秀,從一家初創公司迅速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與服務覆蓋全球多國地區,成為眾多國際巨頭的有力競爭者。
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加勒電氣創始人馬見雄的戰略遠見與堅守。作為中國配電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帶領加勒電氣以“智慧配電解決方案領航者”為使命,在行業升級、國產替代與全球化布局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日前,gongkong?有幸對話加勒電氣董事長馬見雄先生,他結合行業趨勢與企業發展脈絡,為我們揭秘加勒電氣的成功密碼。
初心啟航:洞察趨勢,勇闖藍海
2013 年,中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電網建設、數據中心、軌道交通等領域快速發展。彼時,市場對輸配電設備的可靠性和智能化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然而,傳統母線槽產品卻存在能效低、防護等級不足等突出問題,直接導致高端市場長期被外資企業壟斷。
“當時,我深刻意識到,只有研發高防護、高穩定性、智能化的輸配電解決方案,才能滿足未來工業 4.0 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需求。” 馬見雄回憶道。
這種洞察力促使加勒電氣將研發中心對準工業4.0場景下的電力需求,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智能電網、新能源接入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加勒電氣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堅守 “科技驅動” 的定位,成功開發出SMART-LINE系列數據中心專用母線槽,憑借獨特的散熱設計與智能溫控技術,一舉拿下江蘇省重大裝備首臺套認證,成為中興通訊、中國移動等企業的戰略供應商。
在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馬見雄始終懷揣著 “填補國內高端母線槽市場空白,助力中國配電行業發展” 的初心,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車、樓宇基建等領域實現替代進口。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衛星廳項目中,加勒電氣通過全域定制化設計與BIM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功替代進口產品,護航這一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的交通中樞。這一案例不僅驗證了其深厚技術實力,更彰顯了國產高端配電設備在國產替代進程中的突破。
砥礪前行:技術與服務雙輪驅動
隨著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的全面推進,加勒電氣的市場定位愈發清晰且堅定。它不再是單純的產品提供者,而是致力于成為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和服務升級的踐行者。
馬見雄將研發視為企業的“生命線”。每年將銷售收入的 5%以上投入研發,擁有百余項核心技術專利,產品通過ASTA、CE等國際權威認證,不斷推動技術迭代升級,以適應市場的新需求。而在服務升級方面,加勒電氣構建了從方案設計、設備安裝到運維支持的 “一站式” 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
在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的背后是加勒電氣對"不作惡、不造假"核心價值觀的堅守。據馬見雄介紹,在產品研發環節,加勒電氣秉持 “技術誠信”,所有產品必須基于原創技術,拒絕技術仿冒,同時秉承數據真實原則,采用高于國標20%的嚴苛實驗測試標準,確保宣傳參數與實測數據零偏差。例如,在研發 SMART - Line 數據中心母線時,同步開發碳足跡追溯系統,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對客戶透明開放。
在客戶服務環節,踐行 “價值誠信”,建立了透明化響應機制,如客戶問題48小時閉環處理系統,對復雜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區塊鏈存證,確保服務過程可追溯。
于加勒電氣而言,誠信是企業立足之本,更是驅動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的核心引擎。正如馬見雄所言:“我希望我們賣的不僅是母線槽,更是可以托付的能源神經。”
逐鹿全球:本地化運營,多元布局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貿易壁壘并存的復雜棋局中,中國企業如何突圍?加勒電氣的答案是:以技術為錨點,以本土化為路徑,將中國智慧融入全球市場。加勒電氣自啟動海外戰略以來,已在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構建起“多點開花”的全球網絡。而這些選址背后都有著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
馬見雄強調,加勒電氣在目標市場選擇上構建了三級推進梯隊,第一梯隊聚焦地理與文化雙重臨近的東南亞市場,選擇印尼作為突破口,這里是 “一帶一路” 戰略支點,匯聚了高濃度優質客戶與活躍的華人商業網絡,以印尼為戰略支點,成功輻射馬來西亞,并沿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中東樞紐。面對完全陌生的歐洲市場,采用 “客戶領航” 模式進入匈牙利,通過與當地合作伙伴的深度協作,既快速掌握歐盟法規體系,又精準捕捉能源轉型下的市場需求痛點,穩健地開拓市場。
“全球化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式的系統作戰。”馬見雄深諳其道,他提出堅持"三個同步"原則——市場拓展與合規體系建設同步,業績增長與本地化團隊培育同步,商業模式創新與ESG戰略落地同步。并將其落實到海外市場的本地化運營模式中,以應對客戶標準和文化差異的挑戰。例如,在歐洲,匈牙利基地參與的匈牙利時代項目,不僅滿足歐盟 CE 認證,還預留了與當地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接口,定制的解決方案既契合時代客戶的能效標準,又接入匈牙利電網的峰谷電價數據,助力客戶降本增效;在印尼,加勒電氣還與印尼當地華人商會、電網公司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適應熱帶潮濕環境的絕緣材料,解決了設備銹蝕導致的斷電問題,并形成技術閉環,實現了全球化與本地化的深度交融。此外,還加強了對國際貿易政策的研究和應對,確保業務始終合法合規,有效規避貿易壁壘和風險,使全球化戰略更加穩健。
破局立新:穿越周期的生存哲學
在高度不確定的行業變局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需要穿透迷霧的戰略定力,也需要激發組織活力的管理智慧。加勒電氣以"戰略錨定"與"組織進化"雙輪驅動,構建起穿越周期的能力體系。馬見雄直言:"唯有堅守技術主線,同時敢于管理創新,方能在時代浪潮中穩健前行。"這一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決策中。
戰略定力方面,加勒電氣自創立以來,始終深耕低壓母線槽領域,拒絕盲目多元化。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攻克“卡脖子”技術,如LX密集型母線的“三明治”結構專利,實現空間利用率提升30%,成為行業標桿。2023-2024年,當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需求萎縮時,加勒電氣果斷啟動匈牙利工廠計劃,不僅服務歐洲市場,更成為公司全球化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在管理創新方面,加勒電氣升級“鐵三角”模式,增設“技術預研崗”和“客戶成功經理”,形成“需求-研發-交付-優化”閉環。出海模式從“產品出海”進化到“模式出海”,在匈牙利工廠基礎上,輸出“中國智造”標準。馬見雄強調:“我們不是簡單的配電設備的產品生產與服務商,而是客戶能源神經的守護者。”
企業的成功最終取決于人。加勒電氣在人才選拔中注重專業能力與創新潛力,并通過多元化培訓與物質精神雙重激勵激發團隊活力。在社會責任層面,公司致力于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其研發的高效節能產品幫助客戶降低能耗,并積極探索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正如馬見雄所言:"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我們既要低頭趕路,更要抬頭看星。"這種對未來的眺望,既包含對技術趨勢的洞察,也飽含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切——正是這種雙重維度的思考,讓加勒電氣在破局立新的道路上走得愈發堅定而從容。
能源革命的浪潮永不停歇,隨著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的進一步普及,加勒電氣這艘快艇,憑借技術創新與全球化視野,正向著成為全球配電領域“智慧配電解決方案的領航者”這一目標破浪前行。

提交
興泰達推出全自動芯線處理平臺 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從“產品出海”到“品牌扎根”:ATGE讓中澳制造“雙向奔赴”
梅特勒托利多:真金不怕火煉,重量就是金錢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萬套 ,做對了什么?
低壓科創 新質未來|施耐德電氣全新一代斷路器產品系列生態圈會議順利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