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動態

>

MES案例學習 – 某發動機工廠質量門檢查

MES案例學習 – 某發動機工廠質量門檢查

2016/7/25 12:37:34

某發動機工廠的總裝下線工位成為一個瓶頸工位,平均操作時間近2分鐘。

該工位有一些簡單的附件裝配作業,并且配置了質量門檢查。


由于業務邏輯較復雜,首先從數據庫的層面進行檢查,發現此工位的一個關鍵查詢SQL查詢時間較長,用了近86秒。于是先對硬件進行升級,把SGA4G升到8G,結果查詢時間降低了18秒,略有改進,但還不能達到業務設定的節拍時間。

接下來進一步分析業務邏輯。

最終下線質量門是一個綜合檢查站,要檢查:

  • 發動機的工單狀態是否正常。

  • 發動機的質量狀態是否正常。

  • 發動機是否被質量扣留。

  • 發動機的檢測結果是否正常。

  • 發動機是否有未清除缺陷。

  • 發動機的AUDIT結果是否正常。

  • 發動機是否經過所有的關鍵工位。

  • 發動機是否存在少裝或多裝零件。

這其中,邏輯最復雜、最消耗資源的是最后一步少裝檢查。

少裝檢查的邏輯是:

少裝/多裝物料 = 應裝物料(BOM) – 已裝物料 + 實時替代件轉換

技術方面的困難主要是因為:

  • BOM是一個動態的結構,需要根據工單上線時間、結構有效時間、零件有效時間進行動態地計算。

  • 存在分裝,并且BOM也有層級結構,這樣計算BOM時需要進行遞歸查詢。

為了減少動態計算BOM的時間,從技術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建立一個視圖,字段包含所有總成件、分裝件、零件等對應的所有信息,用上線時間作為計算的依據。

  • 建一個物化視圖,對應此視圖的結構。

  • 定期刷新物化視圖,從而提前得到需要的數據。

這個改進有效減少了實時遞歸查詢所消耗的時間。

另一方面,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進:把該工位拆分為兩個工位,第一工位做裝配,第二工位做檢查,這樣就減少了裝配作業所占用的時間。

經由上述改進,終于把工位節拍減少到58秒,滿足了生產的要求。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