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落戶白朗
5月的西藏,春耕正忙。在日喀則地區白朗縣,一臺臺現代化的農機正逐步取代傳統的“二牛抬杠”。4日,由山東省捐贈的總價值達400萬元的現代化農機設施正式投入使用,白朗縣成為西藏首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
白朗縣位于年楚河畔,是西藏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日喀則糧倉”的美譽。山東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以白朗縣為試點,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牧業發展。今年3月,經過特別定制的40臺雷沃拖拉機及300余臺(套)旋耕機、播種機、翻轉犁運抵白朗,春耕期間在白朗彭倉村試用。
“為適應高原空氣稀薄、含氧量少等環境,這批農機特別配備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以保證設備在高原用得上、用得好。”山東省發改委對口支援西藏處處長顧煥斌說。
在彭倉村,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農機正轟鳴著奔跑在農田上,翻轉犁走過后,旋耕機迅速將田地平整完畢。邊巴頓珠家里有43畝地,往年用兩頭牛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耕完,而農機的應用讓他的效率大大提高。“現在用播種機和拖拉機,不到一天就能耕完,一個星期能全部種上,而且每畝地能節省7斤種子。”邊巴頓珠高興地說。
“以前用畜力耕種,地翻得淺,肥力大量流失,每畝青稞只有300斤的收成,應用農機后每畝可達700斤。”白朗縣農牧局局長高紅斌說。
當地干部經過充分調研,最終確定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當地的珠峰農機公司對農機設備集中管理、應用,對青稞、冬小麥、油菜花等進行區域化耕作。11個農機合作社在管理、政策、資金、服務和信息方面為農戶提供便利。按照市場價格,春耕每畝28元,播種每畝18元,其中60%由政府和公司補貼,農戶承擔40%。“這樣低廉的價格,比飼養兩頭牛費用還低,大家使用農機的積極性都很高。”村民拉巴扎西說。
據了解,今年白朗縣全縣計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2.74萬畝,其中機耕面積達到11.2萬畝,占播種面積的88%,機播面積1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78%,機收面積7.1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6%。“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在白朗平原地區全部實現農業機械化。”山東援藏干部郭象崢說。

提交
安捷包裝之包裝的起源與發展
新技術滿足消費者更多需求
大型工程機械發展迅猛
旅行必備包裝箱
歐盟將嚴格檢查石材類貨物木質包裝 石材出口企業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