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談中國的戰略轉型

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談中國的戰略轉型

——— Shane Tedjarati (沈達理) 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裁采訪
2011/9/8 13:59:00

       Shane Tedjarati (沈達理) ——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與印度首席執行官。1992年起開始在中國工作,曾任德勤管理咨詢公司大中華地區總裁。于2004年加入霍尼韋爾,任霍尼韋爾中國區首席執行官。2008年3月被任命為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與印度首席執行官,目前在上海任職,全面負責霍尼韋爾在中國和印度的整體業務發展戰略規劃和實施。

中國競爭優勢的六大驅動力

 

       霍尼韋爾是第一個把亞太地區總部搬到上海的美國公司,04年入駐上海。在我們看來,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制造基地,更是實現全球化創新發展的平臺。讓我們來看看全球制造業變遷過程。上世紀50年代,制造企業搬到了墨西哥或者“亞洲四虎”這些國家。他們的制造業與物流業進行了整合,科技含量比較高。1985-2005年,更多的制造企業搬到了中國東部。2000年以后,全球制造業向高增長地區搬遷,比如中國的中西部。中國的競爭力,很多人認為是成本,我們認為不僅是成本,更主要有六個驅動力。

 

第一,規模。今天的中國有能力把整個產業的規模做大,世界其他地方不行。過去幾年中國變大的趨勢非常強勁,就是證明。無論對于小企業還是大企業,中國的環境有利于企業的規模成長。

 

第二,基礎設施。現在大家到中國,最主要就是看好中國的基礎設施。以前去武漢出差很麻煩,現在只要5個小時,這期間只用了十年不到的時間。通過高鐵可以到達中國所有的大型城市,港口一天之內就可以到達。在武漢有非常好的物流設施,有助于我們在中國進行流通。

 

 第三,中國的價值鏈,這一點至關重要。在中國可以創造一個成熟的價值鏈。所有世界電子行業的價值鏈都可以在深圳一百公里的范圍內實現,比如蘋果、戴爾。通過一個小而精悍的物流周期,就可以實現整個供應鏈。對于制造行業來說,無論是設計,還是測試臺方面,中國都有能力實現價值鏈。

 

第四,中國的工程和制造能力。過去20年印度主要發展制造軟件的能力,而中國隊制造、工程、軟件能力在同步增長,已經初具雛形。

 

第五,做生意的容易程度。我們進行了排名,與其他高增長地區相比,中國做生意的容易程度全球排名前十位。無論是與政府合作,還是與其他商人合作,他們都有良好態度。我在中國已經待了18年,當年學會的第一個中文詞是“沒有”,因為我剛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什么都沒有,所以你很快就學會了“沒有”這個中文詞。幾年后,我經常聽到一個中文詞“差不多”,就是還可以的意思。雖然質量可能沒有那么好,但是慢慢已經有起色了。現在我學到的中文詞是“沒問題”,中國人具備解決問題的態度。你和政府交談“沒問題”;供應鏈能力“沒問題”;你想造條馬路更快運貨“沒問題”;你需要激勵措施,在揚子江定一個船倉把貨運出去“沒問題”……這就是做業務的便利程度,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環節。

 

第六,不斷上升的生產效率。越南整個生產成本不到中國的六分之一,印度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比中國還要低。從整個生產效率來說,中國遠遠勝于越南。從整個生產成本來說,中國還是低于越南。中國是一個奇跡。如果要做一些尖端復雜的制造業,我相信中國絕對是一個必選之地。

 

中國的挑戰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的挑戰,很多人說人民幣升值,目前沒有定論。從長期來看,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不可避免的,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必然趨勢。對于我們來說成本會上升,包括勞動力成本。在中國運營可能10%左右勞動力增長,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和處理的態勢。另一個挑戰是貿易政策,相對以前而言,我們遇到一些限制性政策。十年前我們到一個新地方,享有十年的優惠稅收政策。現在中國政府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化操作。從這點來看,競爭更加公平。如果我們僅僅把中國的競爭力定義為成本,那么我們絕對不會選擇中國。中國是戰略性市場,比起本國發展,在中國發展可以建立更好的領導地位,無論是成長性還是運營防線方面都是如此。

 

       從長遠看,我們十分重視中國市場。中國負責人直接向董事長匯報。霍尼韋爾17個分公司亞太總部都位于上海,包括研發、開發、設計、制造、銷售、營銷總部在上海。即使在美國,我們不會在一個地方、一個城市集中所有的制造能力。中國內陸越來越具有吸引力,中央政府給了我們許多激勵措施。從全球看,沿海地區發展較快,慢慢向內陸轉移。在中國也是如此,西部大開發在過去的五年發展加快,制造業,特別是重工業將向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這是必然趨勢。

 

       勞動力的遷移和整個地域的變化也值得關注。農民工較多的城市發展比較平穩。一個趨勢非常有意思,起初很多農民工涌向中國東部,現在農民工更愿意留在他們的家鄉。深圳流動率在20-25%,西安流動率只有3%。農民工的流動速度正在減慢。我們會在中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總部、關鍵制造能力繼續集中在上海,在中國其他地區進行新一輪投資,比如滁州、南京、重慶和西安。


      

戰略轉型——東方服務于東方,對標本土競爭者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戰略。過去幾百年來,我們都是從西方引入產品到東方,但是存在三個問題:1、產品不適合中國;2、即使一些高端產品滿足中國高端市場,引入成本太高;3、中國速度實在太快,從西方引入產品的速度跟不上。所以,我們要針對中國進行創新,而且要在中國創新,要用東方服務于東方。要做到這一點,內部運營必須做出重大調整,包括設計、生產、渠道開發和市場營銷等方面。

 

       過去我們認為中國只是一個銷售、下訂單的地方,現在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真正運營業務的地方。我們已經全面行動起來了,所有業務不僅是從西方搬到東方,而且更多考慮本地客戶需求,比如寶鋼。結合霍尼韋爾自身能力,為客戶服務。正如我剛才所說東方服務于東方。我們必須要有70%的決定在中國做出,服務中國客戶;另外30%的決策在全球范圍做出,服務全球客戶。

 

       幾年前,我們開始轉型,進入BCC,成為中國本地競爭對手。從西方到東方的傳統模式導致在研發、制造、分銷、本地化方面成本較高。而我們的中國競爭對手,他們是直接在中國研發、生產、分銷,不需要本地化,成本遠低于西方,速度遠快于西方。按照傳統模式,我們的成本溢價空間在40-50%。04年我們在上海建立了研發中心,包括渦輪增壓器、特種材料等最復雜的產品開始在中國研發設計。短短3-4年間,我們可以從成本上和中國本地最優秀的競爭對手進行對標了。其實成本只是一個因素,我們希望從轉型這一理念中看到所有不同的因素。比如,我們希望整合供應鏈,包括研發、渠道、客戶細分、市場營銷、知識產權等等。我們不能僅僅作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一個代表處,那是90年代的概念,我們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市場競爭者。

 

       我們知道如何與西門子、通用這樣的國際巨頭競爭,我們更迫切需要和中國本地競爭者對標,從100萬上漲到200萬銷售額的本地競爭者對表,因為他們了解客戶的購買需求,知道本地的價格敏感點,了解創新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霍尼韋爾是全球最大的渦輪增壓器的生產商,應用于航空領域。我們進行了調整,運用到普通汽車發動機,用于廢氣壓縮。運用之后,燃燒率提高了20-30%。現在渦輪增壓器沒有延遲、沒有噪音,效率高,節能減排,利于環境,是非常好的技術。在歐洲超過55%的汽車是柴油加渦輪增壓。我們希望與中國政府合作。但是與歐洲相比,中國的柴油推廣力度很低,而且質量不好,PPM的油含量很高,這給我們的合作帶來了困難。首先必須要把中國柴油進行清潔化。其次中國的柴油供應量不足,很多柴油用于農業領域。

 

       所以我們決定用汽油。但是汽油機的溫度要求更高,全球缺乏相關的技術。此外,中國緊湊式的發展刺激計劃提倡1或1.3升的小排量汽車發展,而西方使用渦輪增壓器之后的排量從4升提到了6升,這是完全相反的。我們的挑戰來了,發展適合小型汽車引擎的渦輪增壓器,這是我們在西方前所未有的舉措。短短兩年時間,我們開發了第一個本地的渦輪增壓器,燃油率節省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