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市場潛力依舊
采訪、編輯/ gongkong 史虹
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由鋼鐵進口國變成出口國,且出口額逐年擴大,極大拉動了中國的冶金及冶金自動化市場。然而在經歷了“黃金十年”之后,冶金自動化在09年陷入了低谷。金融危機使出口大幅下挫,給整個冶金業帶來巨大沖擊,使去年冶金自動化市場總體規模銳減。
展望2010年為起點的后危及時代,冶金領域的資深技術和管理專家——ABB鋼鐵及有色工業部北亞區副總裁傅建鵬先生,從行業大勢上進行了宏觀和微觀分析,堅定了冶金與冶金自動化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方向。
短期過剩與長期需求
過去鋼鐵業的發展呈粗獷型,大量投資用于上新項目,片面追求產能。金融危機對冶金市場的調整無疑是個助推器,加速了其結構優化。傅建鵬認為,盡管金融危機對冶金業的發展造成了暫時性停滯,但行業發展機遇仍然很大。從宏觀發展來看,中國還處在工業化的前期,要達到真正工業化社會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盡管速度很快,但是其水平也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程度。從這兩個方面來判斷,中國冶金業至少還有十到二十年的快速發展。雖然鋼鐵位列國家調控的六大產能過剩行業之首,但傅建鵬認為“過剩”是暫時性的。中國人口有13億之眾,地域發展不均衡,經濟活力正在從沿海向內陸推移。二、三線城市,尤其是西部,基礎設施、房地產、生活消費、工業生產等需求潛力非常大。國際統計數字顯示:西方七個發達國家(包括亞洲的日本)人均鋼鐵消耗量近七百公斤,而中國現在不到三百公斤。“要達到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量,三四百公斤的差值乘上13億人口,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市場后勁十足。”
“當然這些市場潛在的需求以什么樣的方式釋放出來?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像過去十幾年中把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市場透支,還是按照政府的宏觀調控,分步驟、均衡、穩步地向前推進?這是一個發展戰略的問題。”國際上一些大型的咨詢機構和我國的一些研究機構預期中國的鋼鐵總需求約為七億到八億噸,現在中國的產能達到了六億多噸。而且中央政府、行業協會都在強調淘汰落后產能,即便不增加產能,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產產能也可釋放出近兩億噸產能。從“質”的方面而言,冶金企業正在從過去高成本、低效率的產能轉型到符合現在社會大環境的環保節能、高效產能。同時,目前中國的鋼鐵及有色產品結構仍不盡合理。傅建鵬強調,一些高端產品,如某些特殊鋼還需要進口,而超寬型的船用鋼板國內只有寶鋼、沙鋼等少數廠家能生產,高端的汽車鋼板、高強度無縫鋼管等產品仍供不應求。“寶鋼等大型鋼企去年三四季度利潤已開始大幅回升,并相應調高了2010年對冶金市場的預期。”
高效節能與整合控制
冶金業向集約型發展將更多使用高智能的設備和先進的控制理念。傅建鵬表示,過去鋼廠更多的是分散的條塊控制,未來將變成全廠的整體資源控制和運營優化。能源環保因素在今后的發展中會越來越占主導作用。“過去一個企業做一個產品可能就是想掙錢,現在要更多將成本、效率、資源聯系起來考慮,不能脫離整個社會大環境,甚至要融入到整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當中去。冶金行業的供應商們要轉變思路,更多地從服務客戶、提升價值的角度考慮。同時幫助他們改變理念:從過去注重鋼鐵設備的控制,到關注整個系統的整合;從單個車間的管控,到一個公司多個車間的整體運作。”作為鋼鐵及有色工業自動化的集成商及領軍企業,ABB不僅提供關鍵設備和技術,還致力于研發很多節能型產品并投入市場,同時提供咨詢服務,幫助企業通過資源共享和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節能降耗。“技術層面可能有很多共性,但是應用層面卻有很多個性以及不同的實現途徑。ABB通過‘全方位服務’等方式從各個層面提升企業的效益和價值。”
十年基業 百年戰略
過去的十多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ABB鋼鐵及有色工業部在傅建鵬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ABB鋼鐵及有色業務的北亞運營中心和全球鋼鐵及有色業務的最大運營中心,不但是整個ABB在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見證。
在中國市場,傅建鵬帶領ABB鋼鐵及有色金屬工業部組建了本地的工程設計隊伍,實現了從過去的代理業務到實體業務的轉型,贏得了大批在中國冶金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項目:在天津鋼管實施了世界上第一個PQF鋼管軋機,在太鋼調試完成世界最長、工藝最復雜的冷軋連續退火酸洗處理線,在寶鋼成功調試了世界最快、最復雜的連續退火處理線以及寶鋼爐卷軋機,提前數月實現沙鋼1450mm熱軋帶鋼項目調試及試生產……
很多跨國企業早期在海外開展業務,都是在總部集中控制下通過各國辦事處或代理進行。ABB鋼鐵及有色金屬工業部在中國的大膽實踐,徹底實現了理念的轉變,為后期ABB冶金的全球發展戰略,尤其是在印度、東南亞一帶的新興市場做出了榜樣,也為ABB諸多業務領域在中國的發展摸索了一條成功的道路。現在ABB真正做到了“全球戰略”,即哪里有客戶,哪里就有ABB的技術力量和服務人員。同時,作為中國鋼鐵行業高端自動化市場的領軍企業,ABB非常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把優秀的本地人才送到總部培訓,建立本地管理隊伍和技術力量;另一方面逐步把研發任務和核心技術向中國、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傾斜。
回想從國企加入ABB的這15年,傅建鵬感言,最初外企“白領”并沒有被看成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然而多年來,正是這批早期工作在外企的中國經理人為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架起了一座橋梁,他們不但把國外的先進設備、技術、理念引進到中國,更幫助培養了很多本土員工,通過優秀本地技術人才的流動,又間接或直接帶動了國企和本土私營企業的技術進步。中國的工控市場上,外資企業仍占據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場份額,傅建鵬希望看到更多國內本土企業的崛起,更多的中國品牌能打到國際市場。寄望本土企業發展,傅建鵬強調其最大的短板在營銷和戰略上:“我們的企業應該開始考慮怎樣發展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觀看相關視頻專訪 http://www.gongkong.tv/detail/4668.htm

提交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