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工程總承包——大型施工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程總承包——大型施工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 國內實施工程總承包的現狀和問題
2007/12/7 10:16:00
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并不是一般意義上施工承包的重復式疊加,它是區別于一般土建承包、專業承包,具有獨特內涵的一種管理專業。它是一種以向業主交付最終產品服務為目的,對整個工程項目實行整體構思,全面安排,協調運行的前后銜接的承包體系。它將過去分階段分別管理的模式變為各階段通盤考慮的系統化管理,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設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工程總承包在我國從無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一定經驗。據不完全統計,自1993~2001年,共完成國內工程總承包合同額2550多億元,年平均完成合同額320億元。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我們還應看到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面還太小,僅占國內建設活動經濟總量的不到1%。施工企業的總承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局限于施工總承包。真正意義上含設計階段的工程總承包是非常少的,常常局限于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外資項目或合資項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業主行為。作為工程項目的投資方,業主是市場的主體,他們專業水平不高。同時,由于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驅使,容易在業主班子內部形成多個利益主體。將工程肢解發包、指定關系發包商這些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行為的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失調首先表現為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和強大經濟技術實力的大企業少。國外大型承包商如美國的福陸丹尼爾、日本的大成建設、法國的布依格等都是特大型企業,具有很強的規模優勢。我國缺乏與這些國外承包商相抗衡的大型建筑企業。第二,小而專、小而精、小而活的專業公司少,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和經營能力趨同的中型企業很多。數百家具有一級承包資質的建筑企業都可以參加總承包層次上的競爭,體現不出各自的目標市場和優勢劣勢,造成了建筑市場競爭的混亂和無序。這種無序競爭加劇了工程發包領域的不規范行為。
第三,法律法規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對規范業主行為的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對承包商墊資施工缺乏法律保障,導致承包商缺乏融資條件并承擔很大的資金風險。我國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對業主肢解工程進行明確規范。同時,要從法律上允許承包商融資、投資承包工程,從而為實施工程總承包創造條件。對于墊資帶資工程,必須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最低利息和償還期限,形成一種有利于承包商開展融資的市場環境。這樣能降低承包商資金風險,促進工程總承包市場的發育。
第四,承包商關鍵能力不足。我國絕大多數施工企業不具備完善的總承包管理體制和完整的項目管理體系,在咨詢設計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技術支持能力、合約管理能力、專業施工協調能力以及相應的資金運作能力和融資能力等關鍵能力與國際工程總承包商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工程建設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工程建設和管理日益走向專業化,工程建設項目由業主自己成立建設指揮部進行管理的傳統模式難以實現專業化管理,而且建設項目投資省、建設工期短、技術和質量水平高的壓力越來越大,業主必然要求降低或轉移投資和建設風險。工程總承包正好順應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業主的客觀要求。

作者:汪文忠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