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Bot創新中心助力“最大3D打印結構”吉尼斯世界紀錄
都說3D打印只能制作小而美的部件,那么今天我們來談談3D打印更多可能性。其實Makerbot就曾因為打印最大3D打印結構創下吉尼斯紀錄。
3D打印挑戰吉尼斯紀錄
由RISE教育集團發起,DeFacto工作室設計,Polymaker提供耗材,多方合作使用新科技3D打印完成的“3D打印未來城市”項目,創下“最大3D打印結構”吉尼斯世界紀錄。在RISE參賽學員、嘉賓、媒體朋友和所有觀眾的共同見證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羅瓊女士宣讀了本次“Largest 3D Printed Structure”(“最大3D打印結構”)的挑戰規則,判定此次參與挑戰建筑的測量尺寸超越了原紀錄保持者,宣布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就此誕生。
DeFacto設計團隊在位于大興區龍湖時代天街一樓開始了“未來城市天際線”項目的搭建工作。模塊分為大、中、小三種不同尺寸和型號(15%填充),大號長為30厘米,中號長20厘米,小號長14厘米。整個建筑結構的搭建未使用任何具有粘合性或者連接性質的輔助零件來固定,而是依靠卡槽方式近乎完美的組合在一起。
“未來城市天際線”3D打印建筑結構以黑白兩種色調為主,由5370個3D打印完成的模塊組成,共使用1.82噸PolyPlus PLA(生物塑料,學名聚乳酸),用時45天完成所有3D模塊的打印工作。俯瞰整體模型會呈現花朵的形狀,這也迎合了RISE教育集團的初衷。“未來城市天際線”成品最長10.658米,最寬10.324,最高3.401米。從上萬名學員的創想中汲取的靈感為藍圖,歷經近2個月的精心籌備,應用FDM技術和PLA耗材的3D打印技術將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付諸現實,搭建起了RISE小創想家們心目中的“未來城市”,并成功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看完以上數據,是不是已經被這巨大的打印工程量震撼到了。怎樣的3D打印平臺能夠在短短的45天時間“駕馭”如此之大的打印工作?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沖擊吉尼斯世界紀錄,選擇使用MakerBot Innovation Center分布式控制系統來控制該項目的3D打印過程。
MakerBot Innovation Center 云平臺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今天就帶你來認識一下吧。
什么是Makerbot innovation center?
(云平臺分布式制造中心)
MakerBot Innovation Center 實際上是一個基于云服務的操作平臺。該平臺的設計理念參考了工業制造中的集群控制理念,旨在為企業、培訓機構、科研機構和學校能夠集中控制數量龐大的3D打印機集群提供解決方案。它最大的好處在于用戶只需通過登陸云平臺,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對這些通過網絡連接到云平臺的3D打印機的運行狀況進行遠程的實時監控和操作。
由于“3D打印未來城市”項目從立項到交付的周期很短(不足2個月),所以對打印任務的排期和打印的成功率要求很高。選擇MakerBot Replicator Z18系列產品作為該項目的主力機型,是因為Z18具有極高的運行穩定性。眾所周知,3D打印機作為新生事物,其技術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機器在運行中出現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MakerBot Replicator Z18以其嚴格的質控和先進的機械結構在業內享譽盛名。
其次,為了解決打印任務的無縫排期以及達到節省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選擇MakerBot Innovation Center云平臺來實時監控和智能化安排各個機器的打印任務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打印效率。同時,云平臺提供的便捷的、可視化的操作界面保證了所有參與制造的3D打印機能夠7 x 24小時連續工作。以上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世界紀錄的沖擊的訣竅。

提交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智能工控,存儲強基 |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